\n1795年,席勒出版了《论美育》,首次明确提出了“美育”的概念,系统阐述了美育的性质、特点和社会效应,柏拉图在美育中特别重视音乐教育,”("美育书简"中国文联出版公司,1984年,第39页)席勒还明确提出了德智体美教育的概念,席勒在他的书美育书简中提出:“为了通过经验来解决政治问题,我们必须采用美育的方式,因为正是通过美,人们才能实现自由。
在西方美学和美育思想的发展中,有两位德国思想家是人们无法忘记的。一个是鲍姆·童嘉,他在1750年出版了《}}(ASTRHVTIK)一书,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诞生。
约翰·克里斯托夫·弗里德里希·冯·席勒(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,1759年11月10日-1805年5月9日),通常被称为弗里德里希·席勒,是18世纪德国著名的诗人、哲学家、历史学家和剧作家,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。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“奔流运动”的著名代表,也是公认的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。
美学方面的书籍如下:1。《美的历程:美的历程》是李泽厚创作的一部文艺理论著作。作者以深邃独特的眼光和苍劲有力的笔触,涵盖了中国美学的整个历史。
4、最早使用“ 美育”一词的教育家是谁?A席勒B杜威C洛克D卢梭席勒\ r \ n美育的概念和对它进行独立研究的理论,是由德国伟大的诗人、美学家席勒在18世纪末首先提出并确立的。席勒在他的书美育 书简中提出:“为了通过经验来解决政治问题,我们必须采用美育的方式,因为正是通过美,人们才能实现自由。”("美育 书简"中国文联出版公司,1984年,第39页)席勒还明确提出了德智体美教育的概念。
5、席勒 美育观与亚里士多德的区别Schiller 美育概念与亚里士多德的区别如下:\n柏拉图认为艺术的来源和模仿影响欣赏者,使他们模仿,所以艺术作品中的淫秽内容会教人坏,但如果作品模仿了一切好的性格和行为,就会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。柏拉图在美育中特别重视音乐教育,这是柏拉图从培养理想国公民的角度对美育的看法。\ n 1795年,席勒出版了《论美育》,首次明确提出了“美育”的概念,系统阐述了美育的性质、特点和社会效应,这是第一部系统的美育作品。席勒认为,审美教育是完成人的自由的唯一途径,因为审美活动是自在的,席勒认为美育可以恢复人的理性和理性的统一,塑造完美的人性,使人进入自由的王国。